2025-06-23, Blog
【參訪分享】花蓮石雕博物館「《PAROD爐灶》─ 撒部 ‧ 噶照創作展 」
 

展覽論述

「PAROD爐灶」一撒部、噶照創作展,追溯了撒部,噶照的創作本源與脈絡,並以「塑 生活、畫意象、唱故事」串聯其作品系譜。藝術家擅長結合在地文化脈絡,並將作品融入環境,轉化為跨領域的多元面貌。創作之餘,亦長時間投入阿美族語歌謠、音樂旋律的創作,使其在公共藝術與大型戶外裝置創作時,能敏感捕捉空間、環境、媒材之間旋律的共振,令作品與周遭環境相互輝映,與大地景緻共生,展現撼動人心的力量。

 

撒部・噶照的創作養分來自土地紋理、故事、自然環境與生態,常採用竹子、木頭、石 頭、土壤等天然媒材進行形塑表現,並在作品中加入諸如鞦韆、座椅、或與植物有機融 合等各種互動性元素,不僅是視覺與美感的創造,也拓展作品型態的多元與可親性。對撒部・噶照而言,公共藝術與環境地景裝置不僅是創造視覺上的美學經驗,更能開啟觀者 全方位的空間感知,深刻觸動情感與思維,進而引發超越語言的內在默會。

 

本展以阿美族的Parod(爐灶、三石灶)為核心概念,梳理藝術家如何將海洋、土地、 Makota'ay部落文化所給予的能量、訊息轉化成視覺、聽覺、心靈感官結合的創作脈絡。作品涵蓋繪畫、雕塑、音樂、裝置、影像等多元創作形式,呈現創作者在Makota'ay部落的生活及生命經驗、自然環境與族群文化等。透過展覽,觀者將進一步理解創作者如何感受花蓮這個開闊空間的城市尺度,並以豐富的藝術形式使作品與自然環境、空間相融,賦予作品所在場域獨特的意象。

 

藝術家介紹

 

撒部・噶照 Sapud Kacaw 1978年出生,生活於花蓮東海岸 Makota'ay(港口部落),創作內容以部落文化生活、山林海洋環境議題為根基,創作形式包括了雕刻、泥塑、裝置、 編織、音樂等。作品風格呈現海洋波浪的線性流動感,紮實的結構與細緻的紋理,蘊涵深深的土地情感,將母體文化他 的滋養轉化為當代的符號,除了探索創作的藝術性,更大膽運用各種媒材,表現技法更求多元細緻,展現出Sapud特有的風格。

1

Coracod / 正在帳潮中
2025|木、壓克力顏料
尺寸依現場空間而定

在海邊撒網捕魚要懂得觀看潮汐及浪潮大小,觀察海浪的波動與魚群的游動,數算海浪、尋找魚群,掌握時機把網撒出。Coracod (正在漲潮中)是最適合撒網捕魚的時段,魚群隨著海浪在潮間帶覓食,此時的潮間帶非常熱鬧,是Sapud與海洋互動、與魚群相遇的時刻。

2

這件作品有無數細長又厚實木條組成,藝術家將漂流木層層堆砌,如翻捲的浪花般蔓延開來,木條上也點綴著五彩繽紛的小魚,營造出充滿生命力與活力的氣氛。另外,這件作品也帶有木材本身的香氣,讓氣味也成為展覽的一部分。

3

O pasifana'no riyar / 大海教的事

2021|銅、木、鐵

海岸阿美族常說太平洋是部落的冰箱,不同的季節、不同的區域,大海總是供給豐盛的海洋食物讓部落族人採集補獵,身為海岸阿美族人必須學會下海打魚、海岸邊採集,這樣的依海生活就是要與大海不斷地相處、學習,感恩大海毫無保留的給予。

值得留意的小亮點,在投影在藍色木雕上的影子,如此細膩的打光技巧,足以顯示藝術家及博物館對於策展細節的重視。

 

展期|114年4月12日(六)至114年6月29日(日)

地點|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第一企劃室 / 花蓮市文復路6號〈週一休館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