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6-04, Blog
臺師大美術系114級畢業展「透明島」系列報導-打開敘事的間隙:蔡丞琳的膠彩創作

 

「我想要刻意去畫看起來會讓人尷尬、保持距離的東西,這樣的畫遠看像是平面的風景,沒有固定的焦點和主角,但是當你的視線與身體靠近畫本身,就會開始看到那些隱微敘事在其中。」

丞琳照片

蔡丞琳的專長是膠彩創作。在開啟膠彩創作的生涯之前,丞琳就十分擅長於水墨、水彩、素描等技巧,同時也是網路漫畫的作者及繪師。大三開始接觸到膠彩之後,丞琳發覺膠彩淡雅的美感,以及色粉細緻的光澤和顆粒感特別吸引人,而且,相較於丞琳的觀察到的膠彩創作中普遍的浮雕、堆厚等表現肌理的方式,她認為自己更喜歡用薄塗表現繪畫的筆觸和顆粒。也因此,丞琳的作品同時兼具來自水墨的滋養和獨樹一格的風格,像是冊頁的形式和造型的技巧,靈活地揉合在繪畫、速寫、插畫等豐富的視覺語言中。面對熟捻的媒材,丞琳很早就在膠彩上掌握到自己熟悉也擅長的表達方式,也很早就開啟了自己在作品中操作觀眾的視點和距離的嘗試。

全景
在畢業展《透明島》展出的四件作品,《舞台劇》、《日常崩壞》、《公廁圖》、《求愛記》。從《舞台劇》中對稱的構圖,圍繞著人物的樹景不僅是裝飾,也像是遮蔽,就像丞琳說的,自己畫中的各個物件都有存在的必要與意義,並非僅是服務美感的裝飾,這些植物塑造了空間中微妙的儀式感與私密性,搭配著兩盞聚光燈,強畫了題旨「舞台劇」的劇場氛圍,將兩人之間私密的場域和表演性質的公共場域融合。

《日常崩壞》
再看到《日常崩壞》中更多細小而不易察覺的劇情正一個個地發生,每個劇情僅和背景有限度的互動,而在整體畫面中並無明顯、刻意的分割。相較於《舞台劇》,《日常崩壞》運用散點的敘事強調觀者需要移動視點,甚至是身體,才能看清楚每個人物分別在做什麼,就像是偷窺一樣地像畫面傾身。
《求愛記》局部
選擇日常中「公私領域」模糊之地,如公廁、公園等為主題,她的畫作並不強調人物「在做什麼」,而是透過服飾、姿態等微小動作,吸引觀眾靠近、細看。然而,這些細節往往帶有一種荒謬與尷尬感,使觀者在靠近之後反而想拉開距離,形成一種視覺與心理的拉扯。她說:「我想讓觀眾在看到小細節之後會倒退一步。」這種「操控」觀看心理的做法,賦予畫面一種壓抑、曖昧、甚至幽微不安的情感氛圍。
《公廁圖》
《公廁圖》是以藝術微噴在紙本上,再折成折頁小書的作品。這樣的形式是參考自傳統水墨寫生「冊頁」的形式。每翻開一頁就能看到隱蔽的公廁隔間中上演的小劇場,翻頁的動作就像是打開一間間私密的門扉,對丞琳來說,隔間是隱蔽的,而翻頁的動作正是在暗示人窺視他人隱私的慾望。這樣的設計強化觀者在閱讀中的能動性,讓公廁不僅是繪畫中的象徵對象,更是和冊頁的功能緊密結合,更加深入地探討了觀者與作品之間的視覺和身體介入。
翻開的《公廁圖》
除了膠彩創作,蔡丞琳也善於平面設計、電繪和漫畫創作,六月中旬將會在知名的網路漫畫平台「Webtoon」以繪師的身分連載新作。對於漫畫的熱愛也影響了丞琳的膠彩創作,丞琳將漫畫中的格線、分鏡視為讓敘事產生意義的「間隙」,間隙同時是作者的引導,也是觀者想像和理解的開始,丞琳刻意以全景式的圖像敘事,避開單一的敘事方式和觀看,讓作品的敘事發勝在觀者的視覺與閱讀之中。對影像、漫畫和繪畫等不同的藝術形式的觀察與反思,讓創作更加豐富、多元與深刻,也映射在丞琳細膩又充滿活力的作品之中。我們期待在未來能夠看到丞琳更多的作品和發展,也期待將來有更多的人一同體驗這些獨特又充滿趣味的作品。